《帝陵.西汉帝陵》采用编年体的方式,每集从一位皇帝的陵墓入手,还原西汉11位皇帝的治国理念及其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展示了西汉王朝210年兴盛与衰败的种种原因,看后令人震撼,发人深思。
高祖长陵
长陵,是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的合葬墓,也是西汉王朝的第一座帝陵,位于咸阳原的最高点、秦咸阳宫旧址之畔。
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位平民出身的皇帝,刘邦为自己修造的这所恢弘壮丽的长陵,充分吸取秦一朝倾覆的前车之鉴,利用秦咸阳宫废墟提供的绝佳场地和建筑材料,节省了人力物力,却未损半分陵墓的高贵与辉煌。
这位高瞻远瞩的帝王在修建长陵时,不仅解决了经济难题,更看重帝陵所代表的政治意义。
除了彰显国力,帝陵也是巩固政权的一种手段。而刘邦营建于长陵以北的长陵邑,聚集了大量的迁徙人口,作为守护陵园的特殊行政区,担负着抵御匈奴的重任。
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于未央宫,葬于长陵。刘邦的皇后吕雉在多年之后追随刘邦葬入长陵,而后陵竟与帝陵有着相近的规模,这足以证明什么了。
惠帝安陵
汉惠帝刘盈,是汉高祖刘邦的嫡长子,吕后的亲儿子,大汉王朝第二任皇帝。刘盈的帝陵——安陵,面积之大,冠绝汉陵,仿佛与这位帝王短暂凄苦的一生并不相符。
这一切都要从他的母亲吕后说起。
汉高祖刘邦驾崩之后,吕后掌权,刘盈成为被母亲架空的天子。连自己日夜守护的父亲宠姬戚夫人的儿子赵如意,最终都未免遭到吕后的毒手。自幼善良仁弱的惠帝更是在吕后做下的“人彘”事件后精神崩溃,郁郁而终。
公元前188年,刘盈驾崩,葬入安陵。这座面积庞大广袤的帝陵,也许正是吕后对儿子的愧意与补偿。
而刘盈的皇后张嫣,作为刘盈的外甥女,是彻头彻尾的政治牺牲品。尴尬的身份和尴尬的地位,甚至连安陵陵园中那一方小小的后陵,也是后人为张嫣修建的。
值得一提的是,汉高祖刘邦的长陵与汉惠帝刘盈的安陵,合起来的意思正是“长安”。
景帝阳陵
公元前180年,吕后薨。汉王朝历经吕氏乱政后,刘邦遗留的子嗣代王刘恒登基称帝,史称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刘启共同开创了“文景之治”。
汉景帝刘启正是阳陵的墓主人,他也是西汉的第四位皇帝。
七国之乱平定后,汉景帝刘启将诸侯国势力基本清除,权力收归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皇权。这时,天下大定,刘启也终于开启了阳陵的营建工程。
这座帝陵是秦汉新城九座帝陵中最东边的一座,在整个西汉帝陵发展史上拥有显著的地位。
汉景帝时期,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经济快速发展带来财富的巨大累积,阳陵的修建持续了二十八年,宏大的帝陵仿佛是刘启将整个汉长安城复制给了身后的自己。阳陵之后,西汉帝陵规制基本定型,成为此后七代西汉帝陵所遵守的标杆。
公元前141年,刘启驾崩于未央宫,葬入阳陵。多年后,刘启的皇后王娡同样入葬这里,这时,阳陵才真正完工。
今天,汉阳陵是西汉诸陵中保存最完整,考古发掘工作做得最多、成果最丰富的一座。
武帝茂陵
汉武帝刘彻,是汉景帝刘启与其皇后王娡的儿子。刘启驾崩后,年仅16岁的刘彻登基称帝。这位立下赫赫战功、创立千秋伟业的帝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之一,也是后世无数影视作品中最常登场的历史人物。
他的陵墓——茂陵,位于秦汉新城西汉帝陵遗址带的最西面,是规模最大、建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
相比其父汉景帝修建了二十八年的阳陵,汉武帝的茂陵营造岁月竟长达五十三年。茂陵众星拱月般的布局和大量奢华的随葬器物,似乎都在彰显着武帝宏伟的盛世理想。
在茂陵的陪葬墓中,卫青与霍去病的陵墓最为引人注目。这两位军事天才为汉武帝大一统帝国版图的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曾居于茂陵邑中的董仲舒,更是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治国理念,在文化层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晚年的武帝,几乎无可避免地陷入一意孤行的深渊,却又在生命即将走向尽头时清醒过来。公元前89年,刘彻颁布罪己诏,即著名的“轮台诏”。两年后,武帝薨,葬入茂陵,这座帝陵只属于武帝一人,并无后陵。
昭帝平陵
公元前91年,武帝晚年,其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被迫自杀。武帝临终前,将帝位传至于钩弋夫人的幼子刘弗陵。公元前87年,年仅8岁的刘弗陵继承大统,改名为刘弗。
然而这位帝王在21岁时却暴病身亡,在位时间只有短暂的十三年。平陵正是汉昭帝刘弗和上官皇后的合葬陵墓。东陵陵园中为帝陵,西陵陵园中为后陵。
汉昭帝刘弗的帝王生涯,与西汉第二代皇帝汉惠帝刘盈极为相似,同样英年早逝、同样大权旁落。只不过,刘弗的境遇要稍好一些,只因辅佐他的是武帝的托孤大臣:霍光。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作为刘弗的宰辅大臣,掌权近二十年,算得上与刘弗君臣相宜。汉昭帝时期,武帝末年穷兵黩武的局面有所缓和,开始为被后世称为“昭宣中兴”的历史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平陵最终修造成型,也离不开霍光的出力。尽管时间仓促,霍光还是给了这位帝王一份尊荣,尽管陪葬品不及武帝的奢华,但也并不简陋寒酸。其葬坑中出土的骆驼骸骨,为西汉王朝的对外交流再添了一份凭据。
值得一提的是,霍光墓位于汉武帝茂陵的陪葬墓区,恰好位于茂陵和平陵之间,似乎象征着一代名臣承前启后的功绩。
元帝渭陵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驾崩,并未留下子嗣,霍光迎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刘询(原名刘病已)继承大统。公元前49年,汉宣帝刘询驾崩,葬入杜陵。至此,西汉王朝迎来第八位皇帝,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之子——汉元帝刘奭。
渭陵是汉元帝刘奭与其皇后王政君的合葬陵园。实际上,除王皇后的后陵外,渭陵还有一座孝元傅皇后陵。
与前几代帝陵相比,渭陵的陪葬器物数量较少、整体格局也较小,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渭陵并未设有陵邑。
汉元帝时期,西汉王朝从鼎盛逐渐走向衰败,国家已不再有充足的财力支撑人口迁徙。另一方面,与匈奴和亲巩固了汉匈关系,促成了昭君出塞的千古佳话,陵邑的战略地位因此被削弱。刘奭废置陵邑也有了充足的理由。
然而,一味奉行儒道、亲近宦官的汉元帝在声色中渐渐迷失。渭陵东北方500米处的一片陪葬墓群,东西四行,每行七座,被称为“二十八宿墓”,这片陪葬墓群所埋葬的应是刘奭的妃嫔。皇权式微,陪葬墓中再也没有声名赫赫的世家大族了。
成帝延陵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刘奭在未央宫驾崩,皇后王政君之子刘骜继承帝位,成为西汉第九位皇帝汉成帝。
刘骜的名字是其祖父汉宣帝刘询亲取,“骜”字意为千里马,寄托了祖父对孙子的厚望。然而,纵观汉成帝的帝王生涯,耽迷酒色,致使外戚擅政,埋下王莽篡汉的祸根,留下千古骂名。刘骜终究辜负了祖父的期望与父亲的偏爱。
穷奢极欲的汉成帝在即位第三年初春,下旨为自己修建帝陵——延陵。可是帝陵营造仅仅过去十年,也就是公元前20年,令天下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汉成帝决定废置延陵,改修昌陵。
重修帝陵的代价过于沉重,且昌陵的选址并不合适,根本无法完成建造。昌陵的失败令这位帝王变本加厉,再度营造的延陵令国家陷入更加疲敝的处境。
因其母王政君之故,王氏的权力越发膨胀。公元前16年,刘骜任命30岁的王莽数职,此后沉浸于赵氏姐妹的温柔乡,直至9年后中风身亡,终年44岁。
哀帝义陵
公元前7年,汉成帝刘骜逝世之时,膝下无子。刘骜的侄子、定陶恭王刘康之子刘欣继承帝位,成为西汉第十位皇帝汉哀帝。
义陵,是汉哀帝刘欣与其皇后傅氏的合葬陵园,东临汉惠帝的安陵、西临汉元帝的渭陵。
西汉王朝的日落,从帝陵也可窥探一二。与渭陵相似,义陵也并未设置陵邑。可以说,从渭陵开始,西汉帝陵的礼制不得不去奢从简,义陵甚至没有用来放置陪葬器物的丛葬坑。
在外戚、贵族、豪强横行的西汉末年,汉哀帝刘欣尽管有一腔励精图治之心,却再无力挽狂澜之力。这位在情事上失于自控的帝王,与自己的同性情人董贤甚至创造了“断袖之癖”的典故,从而饱受争议。
公元前1年,在位仅7年的汉哀帝刘欣驾崩,年仅25岁,葬入义陵。彼时,太皇太后王政君急招曾被刘欣解职的王莽回朝,董贤与哀帝的傅皇后无奈自杀。
义陵中的后陵也许只是一座空冢,董贤墓也许只剩一抔黄土,今天的我们不得而知。随着刘欣的逝去,西汉最后的时刻也将到来。
平帝康陵
哀帝逝世后,王莽再次权倾天下。西汉最后一位皇帝汉平帝刘衎,原名刘箕子,乃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继位时年仅9岁,正是王莽为自己也是为这个风雨飘摇的王朝选择的一位傀儡帝王。
年少的汉平帝无力与王莽抗衡,仅过了5年便抱病而终,他的帝陵——康陵,也是王莽一手操持修建的。
康陵规模宏大、陪葬规格较高,包括汉平帝帝陵陵园和王皇后后陵,其封土之大,仅次于汉武帝的茂陵。这样的康陵,无疑十分契合王莽一直为自己营造的“道德楷模”的形象。
汉平帝刘衎的皇后正是王莽的女儿,王莽篡位后,汉平帝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体现在康陵中,王皇后陵的陵园由内外两重陵园组成,其面积远超帝陵陵园。王莽抬高王氏地位的意愿一目了然。
公元9年,王莽即位,改国号为“新”,历经二百一十年的西汉王朝,就此终结。
尾声
李白有词:“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确实,尘寰迭代、王朝更替,咸阳原这片沃野上,唯有帝王陵冢静立,两千多年来,默默诉说着曾经一段璀璨辉煌的历史。那些斑驳的印记,是黄土风沙也无法侵蚀的记忆。
今天,秦汉新城接过守护帝陵的重任,从历史走向新生。这片土地的未来,值得拭目以待。
乐游原上,清秋节反反复复过了千载,而咸阳古道外,先人们的风采却成了音尘绝响。
标签: 纪录片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