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黄山遗址∣7000多年前的玉器故事

个人博客 515 0

  南阳黄山遗址介绍

南阳城北10余里,有一高约30米的小山丘,名曰黄山。南阳城里知道它的人不多,但作为一处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黄山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很高,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对它有专门介绍。

  近日,从市文广新局传来好消息,近年来呼声日盛的建立黄山遗址公园被提上日程,省文物局已作出批复,前期的勘查工作也已经开始。欣喜之余,记者再访黄山遗址,遥想数千年前先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的盛况,展望其成为一处独特游览胜地的前景,悠哉乐兮!

南阳黄山遗址∣7000多年前的玉器故事 第1张

黄山遗址

风景秀丽,遗物俯首可拾

  沿孔明路出城区北行十数里,右拐不远便进入黄山村。黄山村北,一处高出周围地表约30米的小山丘,就是赫赫有名的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黄山遗址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500米,山顶与周围坡地皆是遗址分布区。

  在当地村民眼里,黄山很神秘,说起它故事很多。黄山村不少上了年纪的村民还记得上世纪50年代的发掘盛况,80岁的张老汉说,发掘这块地时他曾到现场看,“当时勘探队就住在我家北屋,出土东西真不少。”一个在路边休息的老太太说,20年前她在山上种果树,挖出好几个陶罐,想着也没啥用,随手就扔了……一位李姓村民则对记者述说这片土地的神奇,他说,在山上捡个石斧石铲不算啥,最主要的是山上的土地很特别,其中有28亩地肥沃又耐旱,被村民们称为“鸡粪土”,有一年大旱,他在山上的地一次也没浇,收成却比山下浇了几遍的地还好……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眼下的黄山遗址区一点也看不出被发掘过的痕迹,但随意走进一片地察看,陶器、石器残片俯首可拾。

  记者与同行的南阳文化学者孙保瑞一起走上黄山顶部,举目四望,不由连连赞叹先人们的“好眼光”。从黄山往东看,玉带似的白河静静流淌;往北看,蒲山、丰山遥遥相望;而在它的西南方,就是著名的玉山——独山。遥想数千年前,先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砍伐树木、焚烧草木,撒播种子,他们与今天的南阳人一样看护作物并进行收割,他们与今天的南阳人一样喝着白河的水。只是难以想象,在这个地方,到底要住过多少人,才会留下如此多的俯首可拾的遗物?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这里又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的变暖、洪水的泛滥、战争的洗礼,在反复变迁中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之中?

南阳黄山遗址∣7000多年前的玉器故事 第2张

黄山遗址,国内外知名

  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是一处在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古文化遗存。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乔保同介绍说,黄山遗址遗迹、遗物丰富。早在1956年春天,原南阳县在进行文物调查时就发现了这处遗址,收集到石斧、陶器等遗物,确定其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959年1月,原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为配合焦枝铁路建设,在遗址西南部和北部进行了试掘,发掘面积1600平方米。虽然为了保护黄山遗址的文化遗迹,试掘皆未清理到底,但依然发现房基3处,不同时期的房屋10间,另外,还发现墓葬50多座。这处遗址出土了鼎、钵、壶、盆、罐、豆、碗、盘、杯、器座、环、纺轮等各种陶器,除陶器外还出土骨器57件,石器67件。石器中有5件经专家鉴定为独山玉,这一发现把独山玉开采的历史向前提早了500余年,其中的一件“独山玉铲”,有“中华第一铲”之称。

  “黄山遗址在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内涵中,承载着中原仰韶文化的显著特征,又有着屈家岭文化的显著标志,对研究我国新石器时代南北文化的相互交流、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乔保同说。

  1963年6月,黄山遗址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黄山遗址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公园,呈现南阳历史厚度

  记者采访相关文物专家了解到,历史遗迹形成于历史发展阶段之中,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历史真实的客观表现,凝聚着人类智慧。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南阳盆地保存了大量的人类文化遗址和社会历史文化遗址,形成了丰厚的旅游文化资源。包括黄山遗址在内的诸多文化遗址,构建了南阳今天与历史的联系,呈现了南阳历史的厚度。

  黄山遗址距离中心城区不远,只有十余里,它东临白河,西为南阳至南召公路,南有岭南高速公路通过,除了几条乡间小路,还有一条10米宽的柏油路直通黄山脚下,交通非常便利。

  在历经数千年历史风云变幻之后,黄山遗址还能较为完好地留存下来实在是难能可贵。采访中,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市民,对在黄山建遗址公园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文化认同,他们认为,在那儿建一座遗址公园,不但能吸引南阳和全国各地游客,增加南阳人的历史归属感,还能使遗址更好地得到保护,实在是一件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好事。

标签: 考古遗址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