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益人,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沈冠军、美国普渡大学教授达利尔·格兰杰和南非金山大学教授凯瑟琳·库曼等人合作的论文《西侯度遗址26Al/10Be等时线埋藏年代:中国北方最早人类聚居地的证据》,在法国《人类学》杂志(《 L'Anthropolo- gie 》)2020年第11期上发表。此项课题研究,对近年来在山西芮城西侯度两个旧石器时期遗址点采集的样品,进行铝铍同位素比值埋藏测年分析,表明:西侯度遗址的同位素年龄为距今约243万年。这一研究成果的面世,历经10年,是对西侯度遗址发现60周年的最好纪念,为东亚地区最早人类的脚踏地提供了新证据。
测年:让新科技助力考古
年代测定,对考古研究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地质年龄有一个天然的“计时器”——同位素。26Al/10Be铝铍埋藏测年,以宇宙射线撞击地球表面物质,引起核反应生成放射性核素为基本原理,利用加速器质谱(AMS)分析铝铍同位素比值(26Al/10Be),获得遗址埋藏年龄的一种新测年手段。测量对象是石英,只要测出石器出土层位中石英颗粒中的铝、铍这两种同位素的含量,就能推算出它们被埋入地下的时间。
相比较之前较为成熟但只能应用于火山地质环境的钾氩同位素测年法,铝铍埋藏测年可以有效应用于早期古人类遗址的年代测定,本世纪初开始,在考古学测年研究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揭示早期人类演化历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243万年,这一测年数据,使西侯度遗址的石器,成为欧亚大陆目前所见最早的、有同位素测年证据支持的古人类遗迹。
证据:具有人工痕迹的石器
西侯度遗址,是山西省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1959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山西省西南端风陵渡镇以北7公里的西侯度村,发现了一段距今100多万年前的早更新世轴鹿角化石。1960年,著名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贾兰坡研究员,率队发现了更多的动物化石和“三块疑似人工打制的石块”,野外工作地点编号:6053。1961至1962年,由山西省文管会王建带领的团队进行了两个年度的发掘,获得相当数量的石制品和大量动物化石。
西侯度遗址出土的石制品,包括锤击石核、锤击石片、两端砸击石核、两端砸击石片,其中部分石核还兼有砍斫器功能。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978年,贾兰坡、王建撰写的《西侯度——山西早更新世古文化遗址》正式出版。对西侯度的文化遗物及地质地貌、地层、动物化石进行了全面研究。经中科院地质所钱方教授等利用古地磁测定,其绝对年龄为180万年,成为东亚地区人类最早涉足的地方。1988年,西侯度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出土的石制品,来自属于二次搬运埋藏河流相地层,其人工打制的性质受到学术界质疑。世纪之交,张森水教授《关于西侯度的问题》披露了西侯度遗址发现之初一些争论的细节,引发了新一轮有关西侯度遗址的讨论,使西侯度研究重新回归。2005年,王益人率队再度对西侯度遗址进行发掘,获得了一批具有明确人工痕迹的石制品,并从原料环境、埋藏环境、河流流向、砾石层的来源等许多考古学相关性信息进行了详细研究。结论为:西侯度遗址中的石制品,是人类刻意选择石英岩这种坚硬的石料打制而成的。
探索:在质疑声中逐步确认
2012年,由沈冠军教授主持、多人参加的“中国早更新世古人类旧石器遗址埋藏测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西侯度遗址埋藏测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研究。2012年至2016年,沈冠军、王益人等课题组成员,数次在西侯度6053E和6053W采样,并在美国普渡大学格兰杰教授所在的实验室进行测年分析。这些样品的测年每一次都指向240万年附近,而误差范围在6万年以内。2015年,南非金山大学库曼教授,加入研究团队,先后两次观察西侯度遗址1960年代出土的石制品。这些石制品经过水流搬运,有较为严重的磨蚀,库曼教授认为:“学术界对于西侯度遗址石制品的性质曾发生过激烈讨论。但目前已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这些石器上的剥片痕迹是人为打制的,尤其是发现了两个仅存少量石皮的石核和大量不含原生历史石皮面的石片,都指向了多样且持续的剥片过程是无法在河流搬运中自然形成的。”
正像王益人在《西侯度问题的思考》一文中所述:西侯度石制品虽然受到河流搬运埋藏的影响,但人类行为及其特征毋庸置疑。
突破:人类“走出非洲”时间大幅提前
目前,考古学的最新发现,将人族加工石器的历史向前推进到了300万年之前。
王益人表示,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直立人最早于距今约185万年前走出非洲,但在陕西省蓝田县上陈旧石器遗址发现的石制品,经研究被认为是出自212万年前的远古人类之手,这一发现,将远古人类走出非洲的时间大幅提前。
芮城西侯度遗址发现的人为打制的石制品,新测定为243万年前,将这一时间再次提前了约30万年,即在直立人走出非洲之前,欧亚大陆上已经出现了一种掌握利用砾石打制石器的早期人类的存在。芮城西侯度与蓝田上陈位于黄河两岸,考古发现成果进一步丰富了黄河文明的源头价值。
西侯度遗址的发掘研究,汇集了三代考古人的心血,王益人表示,科学研究与考古发现容不得半点虚假,西侯度遗址石制品上的人工打击痕迹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经过多轮科学实验获得的243万年的测年数据,突破了西方主导的“走出非洲”理论,暂时还不能被西方考古学理论体系普遍接受。西侯度遗址所具有的科学价值,随着科学技术与考古学研究的发展,还会有更新的发现来突破和改变旧有观念。
标签: 考古遗址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