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山遗址- 鞍山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

个人博客 562 0

小孤山遗址- 鞍山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 第1张

小孤山遗址,地处辽东半岛的中部,在距海城东南45公里,孤山满族镇、小孤山村东南约一华里处的海城河右岸。在青云山南麓的陡峭奇峰崖下,有一天然洞穴,当地人称之为“仙人洞”。

  1975年2月4日,海城一带发生了强烈地震,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一些动物化石和一些石器。引起了古人类专家贾兰坡先生的重视。从1980年11月起至1983年7月,经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黄慰先生及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考古工作者的试掘和正式发掘,出土一副比较完整的古人类骨架(?此叙述似乎不确)。并发现了古人类牙齿5颗、幼儿股骨残片1段、石制品10,000件、骨制品6件、穿孔收押装饰品7件、大批动物化石和大量灰烬.整个洞穴堆积,像一部厚厚的"立体档案"。

  小孤山遗址出土的石器,绝大部分是采用脉石英砾石或其它岩块做原料,只有几件是用闪长岩、石英岩和玉石制作的。

  石核\石片:多出土于洞穴堆积的第三层,分锤击和砸击两大类.锤击石核剥下的石片多数是宽短的;砸击石核和由此产生的两端石片,在石制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刮削器:出土于第三层的这类石器数量较少,刃部形态可分为:单刃\双刃\圆刃\拇指盖状和吻状等.

  尖状器\钻具\雕刻器:出土于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是用脉石英厚石片加工而形成的石器.

  砍砸器:这类石器比较简单,多用脉石英砾石单面或交互打制而成.

  手斧:出土于第三层,用闪长岩扁平砾石制成,周边经过交互打击法修理\刃缘成锯齿状.

  石球:这类石器一般用脉石英砾石制成,形态上属"多面体石球",出土与第三层.

  骨制鱼叉:出自于洞穴后部B16方格在L`层面以下1.15米处,层位相当于洞内堆积物层序的第三层上部.鱼叉是用鹿角制成的.残长180毫米,厚5.9毫米,头部宽10.6毫米,两侧有双排倒刺,展幅24.2毫米.

  标枪头:出土于洞内堆积物程序的第三层,是用意见尾残缺的动物肢骨制成的,淡黄色.器体大体上呈扁锤体,整个器身均经过研磨.残长76.3厘米,下部17.2厘米,厚7.6厘米.

  骨针:发现于洞内第三层\共三根,骨针通身光洁,呈"象牙白"色.有油脂光泽.针柄上有矿物质污染造成的灰褐色斑点.初步观察:它可能是用象的门齿作原料,经过研磨而制成的.

  穿孔装饰品,大部分是用貉\小野猫\鹿的上犬齿精心磨制而成的.只有意见是用蚌壳制作的,形状像一枚硬币,只保存一半.直径约2.5厘米,厚2毫米.一面微凸\一面凹.凸面边缘不满一圈放射状刻沟,沟内残留红色染料,大概是铁矿粉末.

  灰烬:小孤山遗址出土的用火遗迹.灰烬内有石器\烧骨\树籽等.它证明了鞍山境内的远古居民,在几万年前就已知用火熟食\取暖以及防御猛兽的袭击了。

标签: 考古遗址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